去槓桿及貿易戰衝擊 中國企業第三季獲利增長急劇減速

經濟脈搏

發布時間: 2018/11/15 12:59

分享:

分享:

路透分析數據報道,中國企業第三季獲利增長急劇減速,負債水平則罕見下降,凸顯政府的降槓桿舉措以及中美貿易戰,令企業資金面趨緊。部分企業受打擊最為嚴重,包括金融、醫療保險、非必須消費品等。

企業第三季淨利增幅僅3.9% 金融業首當其衝 

根據路透對滬深兩地共計1,950家上市企業的獲利分析,中國企業第三季合併淨利增幅僅為3.9%,遠低於過去兩年中每季高達20-55%的增幅。

三季度企業總債務較上年同期減少1.6%至大約12萬億元人民幣,這是可獲得的大約1,400家公司總債務可比數據9年來首次出現按年下降。當季總債務較前季下降11.5%,也是過去9年內最大的季度降幅。

「資本市場狀況緊張,借款成本很高,」恆康醫療(深:002219)董事會辦公室證券事務高管李丹表示,她說,併購資金競爭激烈,再加上經濟放緩,導致該公司第三季度出現虧損。

深圳市中金岭南有色金屬股份有限公司(深:000060)也表示,現在是融資「困難」時期。該公司指出,價格下跌導致其獲利減少。

「市場環境確實不好。我們融資時,承受了巨大壓力,而且鮮少成功,」該公司的一位高管稱。 「不過,現在許多公司都根本無法通過私募來成功籌資。」

報道指,企業營收增長13.4%,依然較為強勁,與今年稍早的增幅一致,但不及2017年同季的勁增21.6%。

但根據企業訪談,獲利壓力來自方方面面。除了需求下降和融資成本升高以外,他們還提到金融投資收益不佳,庫存積壓以及加劇企業間競爭的產品價格下調壓力。

「我們的價格今年降了很多,」隆基股份(滬:601012)的一位高管稱,公司產品的利潤率已從去年的30%降至20%。這導致第三季獲利驟減62%。

「需求面正在走軟。首先是因為信貸供應,其次是因為貿易問題升級導致人氣惡化,」標普全球評級企業評級董事總經理李國宜稱。他預計政府將推出更多舉措來降低企業的融資難度。

消費不景氣 非必需消費品企業第三季淨利按年減1.8% 

報道指,從行業來劃分,金融企業首當其衝,該行業第三季淨利平均減少52%,不僅受打擊影子銀行業高風險貸款的拖累,還因中國股市大跌導致這些公司持有的資產價值縮水。

非必需消費品企業第三季淨利較上年同期減少1.8%,為2016年中有可追踪數據以來首次下降。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,第二季淨利增長21.5%。

報道指出,這對消費者支出來說,又是一個不祥之兆。中國汽車銷售已下滑,中國高端消費風向標的貴州茅台(滬:600519)此前公布的獲利增長也顯出消費疲弱。而阿里巴巴今年雙11銷售額雖超過2135億人民幣,但增速是史上最低,部分原因是房地產市場寒冬打擊大額商品的銷售。

報道稱,消費者勒緊褲帶也迫使企業推出折扣以維持銷售不墜。在中國經營必勝客和肯德基的百勝中國首席執行官屈翠容(Joey Wat)上個月表示,中國消費者愈來愈精打細算,已見到對手積極促銷,增強了競爭。

開啟hket App,閱讀全文
訂閱《香港經濟日報》電郵通訊
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,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
訂閱《香港經濟日報》電郵通訊
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,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